原研哉对话阿部雅世
这本书中对话的两个设计师都是日本人,但同为亚洲国家,中国和日本其实有许多相似的地方,包括本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处境,对待西方文化的态度等等。日本现在已经在文化领域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力,中国文化、中国设计该如何突围崛起,这本书里有很多让人思索的地方。
序言 和向世界展示自己的人对话
序言里原研哉表达了对阿部雅世在欧洲之所为的敬佩。其实中国的现状也非常相似,多数人去到西方国家,始终仅仅抱着一种学习的态度,也许是该树立起文化自信,不论在内在外,都该提醒自己:“要发挥作用”。
很多日本人到西方国家去,都是以学习西方的文化或者在西方受到好评为目的,然而阿布雅世作为身处欧洲的日本人,却始终要求自己“要发挥作用”。这是非常难得的态度。
关于展览
现在的展览好像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某种虚荣而存在的,似乎看了展览,就是文化人了。但实际上并没有从展览上得到什么不一样的体验。
上周去看了北京新媒体艺术双年展,老实说很多装置艺术我都不太理解,少有几件作品能给人启发,让人动容,让人想到更多。但是大家还是一本正经的研究每一个装置,企图强行读懂一点什么。
本来并不太明白,如果大家只是强行看展,甚至看展成为一种新式的文化虚荣,那么展览的意义何在呢?
在原研哉的话里突然有点明白了展览的含义,原本策展人就像是,给朋友展示自己收藏的得意物件,或是向朋友展示自己喜爱无比的艺术品,并把其中的微妙之处一一道来那样热烈又亲切又激动的氛围。
展览会也是。当所有的细节都准备妥当,展品、灯光、配乐一一就绪,想到“可以把客人请到这个空间里来了”的那一瞬间,我就会情绪高涨。
展览的现状至此,也许既有策展人方的问题,也有观众方的问题。
策展人将展览的调性定的太高,比如新媒体展更像是利用新媒体装置向人们传达某种感情,但除此之外,给人以美的享受,或是展示人们如何在信息时代更好的生存下去的“具体”的展览,例如更易于使用的车、操作系统、电器等等“物”的展览也应该普遍存在,也许会更亲民。
比如,思考今年要展示什么样的水龙头和五金附件等等,能够从中发现不少从细节改变生活质量的独创性东西。
而观众方的问题则在于文化素养还亟待提高。就我自己而言,艺术知识就相当贫乏。即时是向朋友展示自己的藏品,也得是能欣赏的朋友才能有碰撞。而目前我们整体的观众素养,都并不算高。
也许策展方提供更多亲民、切实的展览供观众选择,观众也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,才是解决之道。
关于装饰
其实这里也可以和《设计心理学2》中关于复杂的讨论联系起来,掌握复杂,有时就是力量的象征,所以复杂也是不可避免的。
为什么我们需要装饰呢?比如古老的青铜器,从一诞生开始,青铜器就布满了细密的花纹,涡形花纹遍布表面。我们没见过朴素简单的青铜器。这是因为,无论村落也好,国家也罢,人类要保持一定的向心力,就要展现出能够维持这一向心力的作品。人类需要这种能把力量表现出来的结构,需要可以显示出这个国王很了不起、这个国家很棒的设计。稠密复杂的花纹,是那些经过勤修苦练掌握了高超技术的人,经过漫长的努力才完成的惊世之作。将这些壮丽的作品展示给世人,大家就会感觉到这种气势,不由自主地败倒在地——那些稠密的花纹就是有如此强大的力量。
关于文化宣传
也许想要自己的文化能作为一种强盛的文化对外传播,首先树立文化自信,但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应该是足够我们树立自信的。除此以外,还需要一些策略。阿部雅世提到了荷兰文化对外传播的策略,很有意思。
(荷兰)在各个国家的一流美术馆举办展览会,采取极具战略性的推广方式,向世界广泛宣传“荷兰的设计很有趣”。
阿部雅世还用柳宗悦的话,来表达了日本文化应该在世界文化的背景下有所作为的想法,其实中国的现状也十分相像,也许中国的相关从业人员,也该有,除了学习吸收,还“要发挥作用”的想法。
对于现在的日本来说,不只是吸收、宣传才是最重要的。昭和五年(一九三零年),柳宗悦先生在哈佛大学做了一场题为《日本美的标准》的讲演。他痛感日本应该为世界文化作出自己的贡献,并把这一感受写了下来。将近八十年过去了,如果现在作为孙辈、重孙辈的我们,还总是手持礼物到处求师问教,然后把手中的礼物毕恭毕敬地献给别人的话,应该感到很惭愧。
日本的媒体对于西方的追捧也和中国现状有几分神似,我们确实应该摆脱“下游意识”了。
日本的媒体有些也太推崇欧洲了,例如崇拜巴黎、米兰等等。日本媒体远赴巴黎、米兰收集时尚信息,强力支持当年的潮流。他们已经彻头彻尾地形成了根深蒂固的下游意识。
其实世界对中国也同样有“中国是什么样的啊”这样的疑问吧
如果日本仍然不好好进行宣传的话,人们就会对日本有很多疑问,像“日本是什么样的啊”之类的问题。
不过日本文化近年来发展也非常迅速,期待有一天中国文化也能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。现在西方国家对我们存在太多的不了解,以及由此而来的误会,他们大部分人并不了解,也没有渴望主动了解中国的文化,也就没有欲望了解我们,肯定会产生许多偏见。如果我们真的能重拾中国文化里珍贵的那部分,并好好发扬,相信瑞典电视台辱华事件也就不会发生了。
我感觉,欧洲终于敞开大门接受日本的文化了。最近日本的漫画、音乐等亚文化成为切入口,吸引了大批欧洲年轻人来到日本,这极大地缩短了欧洲同日本之间的距离。(阿部雅世)
关于欧洲集体公寓
社会在冷漠的关系外,或许还应该经历尝试提供归属感,朴素没关系,能让人在生活的过程中感到舒心,也许才能让人有归属和幸福感。
我现在住的集体公寓虽然外观朴素,但有公共的自助食堂、舒适的洗衣房,还有虽然小却绿化得很好的庭院,不论从哪套公寓都能看见那个小花园。除此之外,这个集体公寓的名字,好听得以至于我每次写住址时都会禁不住高兴起来。
摘抄
- 帮助企业工作,就要考虑为什么这家企业会在社会中存在,如何让它的这种价值恰当地表现出来。换句话说,就是帮助企业实现它的理想。如果这样想的话,就会看到有太多必须做的事。比如,受委托制作海报是,会想到光制作出一张海报是不会有前途的,要多思考问题,对需要解决的课题多提建议。
- 世界处在误解的链条中,所以传达设计才有存在的必要。
- 去德国典型的正抚养着孩子的人家看一看,您就会发现,每户人家的地下室里必定会有一间父亲的工作室。